据《202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我国科研人员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也达到了421.2万件。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为16.9%,其中产业化率仅为3.9%。而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其中大、中型企业的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均超50%。
以上摘自全国政协委员部分提案 上观新闻
专利转化 | 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3.9%!
专利是科研成果,但目前做到可以产业化的专利占比很小,也就是说,目前很多专利并没有达到其技术价值与商业化价值,
“唤醒沉睡的专利” 还在慢慢推进中,
关于专利的产业化,目前整个链条还并没有完全串起,有很多编造的并没有意义的专利,也有很多专利的技术落地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无法落地。
我们需要先进行筛选与验证,选出具有实用性的专利技术,再去转化,这样成功率会高很多。
一项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第一级:概念级,基本原理被发现和阐述。
第二级:方案级,形成技术概念或技术方案。
第三级:功能级,应用分析,验证技术设想的可行性,完成关键功能论证。
第四级:仿真级,实验室原理样机,在实验室完成仿真验证。
第五级:初样级,实验室样机完成主要功能,通过功能测试。
第六级:正样级,形成样机/装置,通过出厂测试。
第七级:环境级,具备完善的核心功能,通过功能试运行。
第八级:产品级,完成产品定型,具备规模化量产条件。
通常来说,成熟度在五级以上的成果具备一定的实用性,适合进一步开发应用于转化。
科研成果转化 | 专利转化产品过程中,中试是什么?
并不是每一项创意成果都有转化的可能性,我们在申请专利之前,是可以有效规避掉低质量的专利的,那就是一定要进行专利申请前的评估(同时也可以有效规避非正常专利的情况)。
专利的目的一定是可行性与产业化,从申请前就做好筛选,才有后续转化的可能性,不管是科研人员评职称或者是企业的技术升级等。
- 2025-04-04 国内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首度公开亮相,还能全民开发
- 2025-04-04 智能制造集成资质评定,报奖,标准立项,国标参编,高工评定
- 2025-04-04 “最强大脑”背后的放权松绑:上海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 2025-04-04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
- 2025-04-04 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 2025-04-04 专利成果等级评定、成果登记,数据资产量表政策解读
- 2025-04-04 大数据 颠覆性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y) 技术选择和培育
- 2025-04-04 武汉人形机器人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