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为防止生产设备性能失效,导致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基于生产设备,辨识、分析设备部件可能存在的故障模式、原因及表象;分析对设备造成的影响,为日常维护、定期检修和工程技术改造等制定和完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2 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设备风险评估的管理内容、风险评估结果应用的管理及要求。本办法适用于XXXX公司设备风险评估管理。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6)
4 定义和术语
危害:可能导致伤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事件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风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设备: 本办法所述设备为本公司所有,用于从事检修、工程等作业的大型机具、试验装置等资产。如:精加工车床、大型钻床、动平衡机、变频试车装置、起重机(行车、电动葫芦、双粱桥式起重机)、交/直流耐压试验装置、热循环恒温烘干箱、升降机、电梯、特种工程车辆等设备。
5 职责
5.1 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生产部门实施设备风险评估工作。
5.2 生产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设备开展设备风险评估,并对落实设备风险控制措施负责。
5.3 安全质量环保监察部负责对生产部门开展的设备风险评估实施监督。
6 管理内容与要求
6.1设备风险评估应全员参与。
6.1.1 开展设备风险评估前,生产技术部组织成立设备风险评估小组进行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的风险评估。
6.1.2 生产部门在开展设备风险评估工作时,其范围涵盖所有工作场所、生产活动过程,考虑生产或流程的全过程中正常和非正常的情况以及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设备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包括:生产管理及作业人员、具有特定操作知识的人员、安全质量环保监察部人员。
设备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流程,(见附见二)。
6.2 建立生产设备清单
生产技术部确定设备风险评估的范围/界限,识别本公司涉及的生产、工作过程的设备。
生产部门建立并完成设备风险评估的《设备清册》(见附件三)《重要设备清单》(见附件四)。
6.3 设备等级分类
设备分级:A级(重要设备),B级(一般设备)。
重要设备:国家标准规定的,强制性要求定期检验的设备。
一般设备:非国家标准规定的,无强制性要求定期检验的设备。
6.4 设备风险评估
6.4.1 生产技术部组织生产部门对识别的重要设备以及一般设备进行风险评估,对评估过程中存在故障风险的填写《设备故障风险评估表》。
6.4.2 采用设备故障风险矩阵图(见附件一)确定故障模式的风险等级,故障模式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6.4.3 填写《设备故障风险评估表》(见附件五)。
6.4.4 设备故障风险评估表及填写说明
6.4.4.1 设备:生产部门包含的具体设备名称、编号,多台相同设备应分别填写。
6.4.4.2 故障模式:部件所发生的、能被观察或测量到的故障形式。可参照以下几种故障模式分析评估:
(1)损坏型故障模式,如断裂、碎裂、开裂、点蚀、烧蚀、短路、击穿、变形、弯曲、拉伤、龟裂、压痕等。
(2)退化型故障模式,如老化、劣化、变质、剥落、异常磨损、疲劳等。
(3)堵塞与渗漏型故障模式,如堵塞、气阻、漏水、漏气、渗油、漏电等。
(4)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如功能失效、性能衰退、异响、过热等。
6.4.4.3 故障原因: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
6.4.4.4 故障现象:部件发生故障引起的设备不正常现象。
6.4.4.5 故障后果影响:
(1)对设备的损害 如 对部件本身影响,对设备影响;
(2)人员的伤害,如 对人员的健康损害、人身伤害 ;
(3)导致违反法律/法规;
(4)事故事件:如火灾、泄露、爆炸;
(5)影响环境、水体影响、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6)影响公司形象。
6.4.4.6危害类型:分为9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
6.4.4.7风险等级:根据6.4.2风险结果,填写高、中、低。
6.5 设备中高风险风险控制
6.5.1 根据分析结果判定低风险可接受。
6.5.2 判定中/高风险等级的故障模式现场首先禁止使用,然后进行修复或技改。
6.6 归档
《设备故障风险评估表》、《设备修复验收单》必须保存到的设备台账中。
6.7 设备风险评价周期
6.7.1定期评价:每季度;
6.7.2不定期评价:设备使用前、设备故障时、设备更新时;
生产部门应按照设备风险评价周期及时辨识和评价并更新《设备故障风险评估表》、《设备中高风险清单》。
生产技术部定期对生产部门进行设备更新后的设备风险评估进行检查。
安全质量环保监察部应对生产部门设备更新后的设备风险评估进行监督。
6.8 风险和中高风险信息沟通
6.8.1 生产技术部应将本公司有关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的信息通过书面资料或电子文件发放给生产部门。
6.8.2 设备风险评价的结果经生产技术部、安全质量环保监察部审核并由总工程师批准,由生产部门进行公布。
6.8.3 出现下列情况时,生产部门对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进行回顾和修订:
6.8.3.1发生事故、意外或未遂事件;
6.8.3.2更换或新购设备等;
6.8.3.3在持续风险评估过程中明显出现的结果;
6.8.3.4员工或相关方的要求;
6.8.3.5风险概述发生变化;
6.8.3.6新的风险评估知识和信息出现。
6.8.4 含生产部门风险概述及风险状况分析报告至少保存3年,风险评估数据库动态更新保持最新可用。
- 2025-04-04 人形机器人真的要来了!揭秘全球首个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
- 2025-04-04 项目验收评审、能智能制造设备等级评定
- 2025-04-04 “最强大脑”背后的放权松绑:上海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 2025-04-04 提升底层技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供给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
- 2025-04-04 应用型数商、技术型数商 (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高端芯片、工业软件
- 2025-04-04 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
- 2025-04-04 专利成果等级评定、成果登记,数据资产量表政策解读
- 2025-04-04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